《歌手》和Jessie J如何優雅的商業互吹!

文章推薦指數: 80 %
投票人數:10人

去年11月27日,我的手機突然收到永樂票務的一條簡訊:

很遺憾的告訴你,我們剛剛接到主辦方的通知,Jessie J和Flo Rida深圳演唱會臨時取消了,我們願意另外贈送其他藝人周邊來感謝你的積極參與。

我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感,只是沒料到會在開場前4天緊急叫停,原因當然不是被封殺,而是策劃方的無腦和自大。

其實,Jessie J早在2014年就在中國開過個唱,當時還拉來了正紅的吳莫愁作為嘉賓(我一直懷疑這個選擇的正確性),但出票並不樂觀,策劃方不汲取教訓,這一次又選擇了比上海梅奔更大的深圳龍崗大運體育中心,而且票價策略愈髮匪夷所思。

普通看台票480起直到1080,內場從1980飆到4800,開創了歐美歌手來華個唱的新紀錄,人氣強得多的Ariana Grande(A妹)在北京五棵鬆開唱最高票價是1680元,國內貌似也只有王菲的《幻樂一場》值得一拼。

僅就這點來說 ,Jessie J確實有圈錢嫌疑。

策劃方大概也知道這一點,因此選擇了拼盤,拉來Flo Rida站台,後者在美國嘻哈界有一定咖位,拿過4次格萊美提名,跟不少大牌有合作,中國知名度因為《小豬佩奇》有所提升。

營銷上也想了不少辦法,比如購票送衣服、帽子、香水、專輯等等,但自9月28日永樂開票以後就從來沒有火過,一路走低直至乾脆取消。

假如這場演唱會推遲到《歌手2018》播出之後,情況或許完全不同。

《歌手》這檔綜藝以前請過一些國外藝人,比如馬來西亞網紅茜拉,韓國黃致列,哈薩克斯坦的迪瑪希等等,但他們並不符合歌迷心目中的大咖定位。

所以當Jessie J以唱功驚艷的《Domino》一炮而紅時,很多人就覺得真正的歐美大咖簡直秒殺國內同行特別是鮮肉了,但問題也隨之而來:

Jessie J在歐美到底是幾線?

這問題在百度「歌手吧」里有一票人在討論,可惜答案都不靠譜,因為根本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Jessie J的音樂生涯。

評價一位歌手的咖位,有幾個公認的標準。

1、專輯銷量。

Jessie J出道以來有3張專輯,首專《Who you are》16首歌里出了3首冠單,3首Top10,首周在英國賣出10.5萬張,累積成績120萬張,按任何標準都可以稱為神專了,但在最重要的美國市場,銷量慘澹(3.4萬張),導致Billboard Album 200年榜居然未能入圍,這在一專三冠的神專來說是很少見的。

首專大爆是個很好的起點,但Jessie J的成績其實不算突出,對比美國歌手Meghan Trainor首張正式專輯《Title》首周賣出了23.8萬張,單曲《All About That Bass》(國內戲稱八大杯)是Billboard Hot 100的8周冠軍。

到二專《Alive》時,Jessie J就高開低走了,英國首周只賣出3.9萬張,美國1.4萬張,沒有一首冠單,連Hot 100熱單也沒有。

三專《Sweet Talker》倒是出了一首神曲《Bang Bang》,但主要是因為拉來了Ariana Grande和Nicki Minaj(麻辣雞)這兩位當紅搭檔,前者帶來了顏值,後者增加了說唱,這使歌曲獲得了表現力加成,幾個現場都很成功,特別是2014年11月全美音樂獎的表演,在中國也打開了影響力。

但專輯本身仍然糊出天際,英國首周賣出1.6萬張,美國2.5萬張,這已經是標準三四線歌手的水準了,當然不服輸的Jessie J仍在準備4專。

2、獎項。

Jessie J手裡只有兩個獎項,前一個2003年13歲時拿的全英傑出天才大賽的最佳流行歌手獎,那基本就是個綜藝節目,首專後拿了全英音樂的樂評人獎,這個相對有份量,此外入圍過最佳女藝人、最具突破藝人以及最佳單曲,還有1項格萊美提名,但都未獲獎。

對比她的兩位搭檔,Ariana Grande拿過全美音樂的年度藝人和格萊美的兩項提名,Nicki Minaj有7項格萊美提名,1項獲獎,全美音樂獎和Billboard更是有一大堆。

唱功是Jessie J的招牌,但據此斷定她就是個不靠顏值的實力派,那基本只是你的想像而已。

3、巡演。

沒有足夠粉絲基礎的歌手是絕對不敢開演唱會的,粉絲大致是三類。

路人粉:數量最大,但只貢獻聲量,不產生購買力;

本質粉:因作品而喜歡人,相對靠譜,但受到地域等因素制約,產出也有限;

腦殘粉:無條件喜歡,不考慮成本,演唱會票房的基本保證。

Jessie J在首專最紅的時候也只開過7場演唱會,觀眾總數在2萬左右(可以想像是什麼場地),說句不好聽的,稍有名氣的酒吧駐唱歌手的聽眾也不只這個量級。

如果有一兩首熱單就是大咖,那歐美樂壇的大咖簡直多如牛毛了。

Jessie J的商業錢景如何?

一般來說,歌手的收入來自幾個方面:專輯銷售,巡演,廣告及商業活動。

實體專輯現在每況愈下,這是大勢所趨;

主動和被動流媒分帳機制複雜,弄不到幾個錢,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歌手抵制;

至於廣告只對真正的頭牌大咖才有意義;

依靠名氣做商業化副品,而且像Rihanna做自有美妝品牌Fenty Beauty做到日進斗金的少之又少。

絕大部分歌手的收入就是依賴巡演,Lady Gaga六年四場世界巡演入帳5億美元。

但客觀分析,這幾種變現模式Jessie J希望都不大。

因為歐美新生代歌手如Cardi B等勢頭強勁,Jessie J籌備中的4專不容樂觀,廣告更是想都別想,巡演明顯號召力不夠,特別是她拉大咖拼盤的能力也在下降,曾經的圈內好友都在與她做切割。

比如Adele,她與Jessie J是倫敦表演藝術學校的同班同學,二人關係很好,以前常在一起吃飯,旅遊,寫歌,表演,但如今形同陌路。

Jessie J多次試圖與Adele互動都沒有回音,曾經的夥伴Ariana Grande和Nicki Minaj情況也差不多,這就削弱了Jessie J在巡演時請來大牌助陣的能力。

她之前被查出患有預激綜合症更是致命打擊,這病就是一種心律異常,遵醫囑是要避免唱高音的,這對Jessie J是滅頂之災,評論界本來就認為她是唱歌機器,給作品注入的情感和美感不足,不飆高音,如何立足?

Adele以後多半也不會再開巡演,她寫過一張有爭議的紙條,宣稱自己是宅女,巡演雖然是一種獨特記憶,卻不適合她,這的確是肺腑之言。

巡演本質上是一種實時視聽和互動藝術,適合那種表現欲強,為舞台而生、又能給觀眾帶來愉悅加成的明星,比如Lady Gaga和Taylor swift,單純把歌曲唱得如吞CD一般意義不大,否則用戶宅在家裡煲耳機豈不是更好?

Adele尚且如此,遑論他人,Jessie J下決心來中國,你可以說是中國綜藝文化的勝利,但也說明她接受了自己Flop的現實。

放下身段的Jessie J只是沒意識到,她的決定很可能成就了《歌手》未來的商業模式。

歐美當紅的大牌不少,為什麼選擇Jessie J?

因為她是音樂生涯最不確定,定位最尷尬,變現模式最迷茫,最容易招安的一個,《歌手》成功找到了讓她開竅的辦法(例如變身中國天后等等),這就好比北京首鋼讓獨狼馬布里意識到如何做一個城市英雄一樣。

所以你能看到,Jessie J特別配合的長沙街拍,特別勤奮的刷著INS和微博,特別開心的直播吃早餐,特別用心的劇透著下一期的內容等等。

Jessie J的出現對《歌手》而言是一個分水嶺。

在經歷了改名和牌照風波之後,以往太過依賴韓流和鮮肉的《歌手》及時抓住了歐美大咖這個爆點,並且用Jessie J為那些過氣的歐美歌手示範了一種不同的生存方式。

在QQ音樂的歐美女歌手即熱榜單上,Jessie J已經成功竄升到第三位,僅次於Taylor swift和Adele,壓倒Lady Gaga就很說明問題了。

Jessie J的音樂生涯可能繼續Flop下去,但她在中國的錢景看好。

對《歌手》來說,這個套路是具有高度複製性的,即利用國人對歐美流行音樂的信息差,把過氣歌手包裝為大咖強行再洗一波,實踐證明很有效。

從這場商業互吹中提煉任何結論都是可笑的,比如歐美歌手越來越看重中國市場,中國綜藝走向世界等等,還真是想多了。

最合適的說法就是人傻錢多,速來!


請為這篇文章評分?


相關文章 

年終盤點:2017樂壇大事件——歐西篇

2017年無疑是歐美樂迷「過大年」的一年,大咖們組團發片回歸,且屢屢刷新紀錄。也有一批新的樂壇生力軍開始嶄露頭角。嘻哈和電音依舊是今年歐美乃至全球樂壇不容忽視的潮流。2017尾聲,是時候走一波年...

新一代美國甜心

Ariana Grande,1993年6月26日出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。有義大利血統,包括一半阿布魯佐血統和一半西西里島血統。父親Edward Butera,是一位圖形設計師;母親Joan Gra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