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密特和蓋亞蓮的經典,必然會成為之後的單曲循環

文章推薦指數: 80 %
投票人數:10人

若論資歷,當年的台灣四大天后,梁靜茹、蔡依林、孫燕姿和蕭亞軒一度可以撐起整個樂壇的半壁江山。

但若放在當今的劍拔弩張和人才輩出的歌壇後生長洪流中,林憶蓮和張惠妹也無愧於華語樂壇的兩大實力天后,實至名歸。

彼此的交集不多,乃至於各自突出:

她是香港史上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歌手,她三度拿下台灣金曲獎;她的歌曲喚醒夢中人,她的現場激盪生命力;她是唱著《至少還有你》的林憶蓮,她是唱著《聽海》的張惠妹。

兩個人又一拍即合,成了很好的朋友,在音樂上達成了很多共識。

古語有云:美人如玉劍如虹。

我想不管是蓋亞蓮,還是阿密特,她們都會在各自熱愛的舞台,用最真誠的歌聲相互交叉又各自綿延,延續時代光景下的音樂最強音。

80年代的香港

君生我未生,樂壇新人林憶蓮

林憶蓮大了張惠妹整整6歲。

她1966年出生,阿妹在1972年才姍姍來遲。

而出道的時間,林憶蓮又比張惠妹同期早了5年,19歲時發行第一張同名專輯《林憶蓮》,相比阿妹24歲發行首張專輯,林憶蓮顯然是早熟的。

▲小時候的「阿蓮」林憶蓮,又細又小的單眼皮,笑起來很好看。

現在的她和小時候沒有太大變化。

不過就那時的審美看,林憶蓮並不好看,父母從小就為她起了小名「醜八怪」。

父親是拉二胡的,母親唱紹興戲和民歌,一個典型的音樂世家。

音樂薰陶,自是一直就圍繞著林憶蓮的。

她私下裡也耳濡目染了許多音樂技巧,顯現出歌唱才華。

早熟的音樂,年輕時就展露出橫溢的音樂才華。

而心智上的早熟,對於愛情的理解早先於旁人……

這些讓林憶蓮得以趕上了即將邁入黃金時期的港樂時代。

中五班時和陳慧嫻同班同學,17歲在電台表演中演唱《Crying in the Rain》被新力音樂看中走上音樂。

要知道,17歲之前的林憶蓮從來沒有成為一個歌手的打算。

▲林憶蓮(中)陳慧嫻(右)中學合影。

兩人曾是香港瑪利諾女子中學中五同班同學,中學時代便都參加過歌唱比賽。

沒打算,沒有太強的功利心,讓林憶蓮很快嶄露頭角。

她演電影,哪怕是小角色,到了84年進軍影壇時,她的搭檔就已是張國榮了;她唱歌,唱甜蜜蜜的日系格調情歌,自85年發行第一張專輯《林憶蓮》就大獲成功,迅速成長為香港新生代藝人中竄紅速度最快、最受矚目的一位新星,更不用提之後在歌壇上有過合作機會的諸多音樂人了。

第二張、第三張專輯繼續以磅礴之勢奠定了樂壇的地位,拿出了唱將級水準。

毋庸置疑,林憶蓮的走紅是飛快的,儼然成了80年代香港樂壇最耀眼的新星。

▲林憶蓮於1986年發行的專輯《放縱》。

這之前的華語樂壇,剛剛興起。

鄧麗君、鳳飛飛、崔苔菁呈三足鼎立之勢,許冠傑是第一代歌神,其他並沒有太多可以獨戰歌壇的翹楚。

但80年代樂壇後輩如雨後春筍般湧出,無不是交出了自己的滿意作品。

張國榮、譚詠麟、黃家駒、林子祥、張學友,是男歌手的佼佼者;梅艷芳、葉倩文、林憶蓮、陳慧嫻被公認為香港歌壇的「四大天后」。

▲80年代香港四大天后:

梅艷芳、葉倩文、林憶蓮、陳慧嫻

從樂壇新人到天后,林憶蓮比大多數人用時還短。

事實上,經時光驗證,她確實以天后之姿馳騁了之後的華語樂壇幾十年。

《為你我受冷風吹》《聽說愛情回來過》《鏗鏘玫瑰》……太多經典。

可相比之梅艷芳的風姿綽約、葉倩文的氣吞山河、陳慧嫻的小家碧玉,林憶蓮的歌的切入點很小,不是一氣呵成、長虹貫日,只是用一種小女人的悲切纏綿和絮絮叨叨就直擊人心,唱穿腸、過汪洋。

90年代的歌壇

黃金時期,老將Sandy和新人阿妹

殊不知90年代的樂壇其實是一場大洗牌,新老交替,又新人輩出。

如果說80年代尚可以用女歌手定義歌壇的大多數,那麼90年代則進入了新時期——

陽盛陰衰,是「四大天王」主導的新時期。

▲四大天王(從左到右):

劉德華、張學友、郭富城、黎明

從成立之初到巔峰,時間極短,卻霎時吸引了世間的追捧。

同時,又有新人如李克勤,組合如Beyond……男歌手們撐起了樂壇的半邊天。

慶幸的是,陽盛陰衰之際,雖有葉倩文和梅艷芳淡出歌壇,但王菲和林憶蓮仍然在樂壇宛若驚天雷炸出了忽大忽小的響聲:

前有林憶蓮,後有王靖雯,她們都是90年代的香港樂壇最不容小覷的歌壇力量。

▲林憶蓮&王菲

這個時期,林憶蓮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路子——

唱都市情歌。

撫平都市女子受傷的靈魂。

這兩點上,林憶蓮一度無人能敵。

尤其是滾石時期和李宗盛的默契配合,成就更是「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」。

92年兩人合唱《當愛已成往事》。

若干年後,估計誰也沒有想到會一語成讖。

93年,李宗盛為林憶蓮量身定製了一首《不必在乎我是誰》。

林憶蓮上「歌手」,第一首就選的這個。

當然,《傷痕》《夜太黑》《誘惑的街》等等,都是李宗盛寫給林憶蓮。

這些都市情歌,不知道撫慰了多少心靈,不知道寬慰了多少解脫。

▲林憶蓮&李宗盛

如果說80年代是出道,那麼90年代的林憶蓮才真正把聲名從香港擴大到了內地和台灣。

歌壇十年,林憶蓮已被打造成一個內功深厚的老將。

可惜,比起王菲的轉型成功和如日中天,林憶蓮也和她在這個時期產生了差距。

也是90年代,受張雨生提拔的張惠妹,在96年發行第一張專輯《姐妹》後,一炮而紅。

▲1996年,張惠妹發行第一張專輯《姐妹》。

這張專輯在IFPI榜上蟬連九周銷售第一,總銷售量超過一百零八萬張,打破了當年台灣本地歌手的銷售紀錄。

第二張專輯《Bad Boy》繼續創下了一百三十五萬的高銷量。

到1998年,張惠妹成功舉辦第一場個人演唱會「妹力四射」,創下台灣歌手最快舉行大型演唱會的紀錄。

1999年舉行的「妹力99」亞洲巡迴演唱會,80萬人次的觀眾,讓她成為了第一位在新加國家體育場辦戶外演唱會的華人歌手。

香港有林憶蓮,台灣有張惠妹。

如果把林憶蓮的速度看做火車,那麼張惠妹的走紅速度絕對是颱風了:

專輯長期霸占排行榜、屢創銷量冠軍、金曲連連而歌曲爛大街……

▲剛出道時的張惠妹

可這樣的張惠妹,偏偏如同一顆重磅炸彈,驚艷了時光。

新人天后,莫過於此。

世紀之交的更迭

命運的沉浮點,天后的下坡路

進入21世紀後,林憶蓮做了很多改變和嘗試,對音樂是把玩居多,創新為主,不過並沒有太突出。

除了2000年發行的專輯《林憶蓮’s》里收錄的《至少還有你》外,相比如日中天額90年代,反倒沒有太多代表作。

06年之後,更是一度六年沒有發新歌。

誠心禮佛,後也唱起了佛經歌曲。

世紀之交的華語樂壇,林憶蓮選擇了淡出歌壇,皈依內心的寧靜。

▲林憶蓮唱歌

張惠妹也藉此趁熱打鐵了一段時間。

90年代積累的人氣,讓她感受到了爆紅。

而接下來更是一路揚帆,歌壇之路看似前途坦蕩:

2001年,憑藉專輯《真實》首次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;2002年,榮登美國《時代》雜誌封面,成為第一個被CNN專訪並登上時代亞洲版雜誌封面的台灣藝人;2004年,張惠妹獲選為「第二屆世界和平音樂獎」大中華區唯一代表藝人……

榮耀撲面而來,張惠妹就是閃閃發光的金子。

不過很快因為2000年的國歌事件,張惠妹被扣上了政治色彩的帽子,被內地瘋狂抵制。

從天上到地下,只是一瞬的事。

之後,即便張惠妹化身「阿密特」,大走概念,屢屢把演唱會上掀起到高潮,也難回到當初的如日中天。

這使得從2000年到2010年,不管林憶蓮還是張惠妹,都經歷了各自的低谷和蟄伏。

天后與天后

相愛相殺,碰撞出熱情的火花

從10年開始,兩個人都陸續找到了新的人生道路,又迎來了人生的交集。

一方面,她們是平行的,因為林憶蓮繼續追求音樂的創新和維度,張惠妹繼續探索音樂的質量和多樣性。

林憶蓮是「蓋亞蓮」,張惠妹還是「阿密特」。

▲蓋亞蓮&阿密特

另一方面,她們的音樂又彼此交叉,有了共同的舞台和合作機會。

2014年,林憶蓮、張惠妹、蔡健雅、那英四人同台飆歌,在台北小巨蛋舉辦了「Project WAO女生團結音樂節元年公益演唱會」。

之後,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。

林憶蓮和張惠妹結為知己,那英和蔡健雅關係密切。

去年十月的演唱會,蔡健雅便請了那英做嘉賓。

反觀張惠妹和林憶蓮,那次同台則合唱了《至少還有你》,惺惺相惜,互不分離。

▲張惠妹林憶蓮合唱《至少還有你》

後來林憶蓮也在「歌手」單獨演唱了《我最親愛的》回應張惠妹。

情真意切,這是兩大天后的交情。

言語之外,歌聲之上,最真的情意。

▲張惠妹和林憶蓮同台飆歌

林憶蓮又向張惠妹發出了邀請函,同台演唱金曲《也許明天》。

我想,兩個人的演唱必定是「美人如玉劍如虹」的傾瀉而出,境界自是極高的,又是最有殺傷力的精品之作。

阿密特和蓋亞蓮的經典,必然會成為之後的單曲循環。

聽完,就是它了!

文:皮皮


請為這篇文章評分?


相關文章